積極信號頻頻放出,怎樣把握平臺經濟發展的“紅綠燈”
平臺經濟最近頗受關注。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次強調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的提法。
中國平臺經濟的體量規模已居世界前列,對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強勁的浙江而言,更關系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積極信號頻頻放出,當下該怎樣把握好平臺經濟發展中的“紅綠燈”?
變局中的平臺企業
背靠巨大的人口紅利,不少平臺曾憑借消費互聯網在短時間內成長為“巨無霸”,但野蠻生長的過程,也埋下了發展隱患。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作為重點任務,很多人把這盞“紅燈”視作平臺企業發展的轉折點。
但如果把目光放得長遠些,或許能看到,在發展的長河里,這只是成長路上經歷的一次蛻變。
原因有三:
其一,始終處于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從即時零售到直播電商,消費新業態層出不窮。疫情三年來,京東、菜鳥等物流在保障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方面展現出韌性,盒馬、餓了么、叮咚買菜、美團等平臺更是扛起了守好“菜籃子”的擔子,平臺經濟與生產生活的聯系從未中斷,甚至更為緊密。
其二,認識到社會價值創造。平臺企業具備天然的社會公共屬性,需將平臺上所有中小企業商家、生態合作伙伴“圈”進來,這是平臺壯大自身的要素,更是平臺創新的基石。
其三,打開了發展思路。平臺企業的增長邏輯已跳出原先路徑,轉向質量競爭、服務競爭,把關注消費者互動、體驗作為重中之重。比如,“雙11”年年都有新花樣;京東電器以舊換新,去年成交額同比增長137%。
中國經濟的汪洋大海里,從不缺少需求和機會,而平臺經濟的熱鬧,需要企業、商家、消費者共創。平臺企業也已明白:誰能為中小企業商家創造更多價值、誰能讓消費者更愿意逗留和消費,大家要比拼的是自己的“真功夫”。
“無論國內外,互聯網平臺經濟都算新興行業,依然是增速較快和變化較大的行業。”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說,面對新和變,平臺企業面對的最大共性問題,就是如何平衡創新發展與規范發展,讓兩者相互砥礪、相互促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平臺企業發展是否健康、規范,可以用這幾個維度去對標和校準自己。”張勇說。
“去肥增瘦”謀發展
歲末年初,互聯網界忙著開內部員工大會、發企業內部信。
劉強東:拿PPT和假大空詞匯忽悠自己的人就是騙子;
張勇:“客戶第一”的價值觀,從來都不是高高掛在公司墻上的標語,而是支撐我們每一天獲得成長的基石;
馬化騰:看到別人增重,我們就跟著增,結果發現增的是脂肪,打不過對手;
李彥宏:馬化騰內部講話提到的問題,百度也都有。
只言片語中,“風向”變了:相比盲目追隨其他平臺、被市場裹挾去追求市場份額或排位,平臺企業選擇向內審視和反思。
有人用“去肥增瘦”來形容這種發展的緊迫感。在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蘭建平看來,這是平臺企業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表現。“平臺經濟不僅僅是方便大家買東西、開網店、做生意,更要培育平臺企業的‘硬能力’,新階段的平臺企業要從模式創新轉向‘模式創新+硬核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他說。
增重需增“肌肉”。把云計算確定為第二增長曲線的阿里,2021年已實現業務100%上云,“平頭哥”也發布了首顆云上大規模應用的自研CPU芯片。聚焦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的達摩院,牽頭建設首批省實驗室之一的湖畔實驗室,著力解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共通性、瓶頸性技術問題。
過去5年,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9.5%提高到11.7%,未來5年還要再創超過1.6萬億元增加值。
“數字化背景下,平臺經濟是浙江再創新優勢的關鍵抓手。”蘭建平說,浙江要為平臺經濟創造支持、理解、點贊、鼓勵的環境,政府要給予平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價值的實踐機會,助力他們成長為科技型巨頭,引領、彰顯浙江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能力、新水平和新優勢。
連日來,浙江釋放了多重信號:
“爭當規范發展模范生、創新發展領頭羊、融通發展支撐者”,2022年12月18日,省委書記易煉紅調研阿里巴巴時這樣寄望。
1月10日,杭州市與阿里巴巴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杭州將支持阿里巴巴核心自主科研成果在杭州率先適配落地,支持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的技術研發,鼓勵新技術與新模式在杭州先行先試。
同日,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劉捷赴螞蟻集團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關注企業訴求,鼓勵企業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努力搶占全球新一輪競爭制高點,助力數字貿易發展。
大顯身手怎么“顯”
有人用“文火慢熬”形容平臺企業面臨的新局面:走過高速增長紅利期,平臺企業已步入要“熬”才能出頭的階段。
張勇卻給出另一番理解:“文火慢熬”不是增速慢下來,而是精耕細作的水平提上去,是通過能力建設實現更高質量的增長,扎根到農業、制造業、服務業各領域中,服務、推動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與平臺經濟,依然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張勇說,從消費互聯網角度看,老百姓對美好生活依然有充分的向往;從產業互聯網角度看,許多行業面臨數字化轉型需求,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是當下確定性最大的機遇。
機遇因時因勢而變,從商業創新走向科技創新,平臺企業正在重新定義自己,一個新的名詞也浮出水面:“新實體經濟”。
京東就這樣定義自己:京東是一家兼具數字技術能力和實體基因的新型實體企業,這類企業既屬于實體產業,又服務于實體產業,起到加速實體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可及性的作用。
定義的變化,也是發展定位的變化。在資源配置、促進就業、效率提升方面,平臺企業正成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有機組成。
去年,京東在義烏、溫州接連落成兩座“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加上已投用的杭州園區,一張覆蓋全省并輻射長三角地區的物流倉配網成型,省內京東自營訂單當日達或次日達比例提升至95%左右。
“‘網’織好了,資源才能更好協同。”京東物流浙江地區負責人方濤說,現代物流一頭連接消費、另一頭連接生產,正深度嵌入現代產業體系,為眾多行業、產業提供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變被動服務為共生服務。
這種“共生”,也在長成中國面向全球大市場的新能力。阿里國際站1月的跨境指數顯示,美國暴雪天氣帶動大衣、防寒類服裝出口同比增長29%,而中國服裝制造業的完整產業鏈條、柔性供應鏈能力,讓平臺上的服裝跨境出口自2020年以來保持著34%的年均增速。
在去年底發出的全員內部郵件中,張勇將阿里的年度關鍵詞從2022年的“定”換為2023年的“進”。
“從阿里自身角度看,‘進’首先是自己要有發展,同時要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新的一年,我們會更堅定地加大科研投入、引領發展,通過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幫助中小商家拓展海外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張勇說,無論是跨過疫情,還是扎根國內大市場,奮進國際大市場,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都要往前進。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
互聯網新聞體制變化趨勢(互聯網新聞體制變化趨勢是什么)
開放趨勢將徹底改變互聯網的格局國內最大的變化來自于騰訊互聯網新聞體制變化趨勢我們看到騰訊用一年時間建立了跨越PC終端和移動終端從IM到SNS從社區開放平臺到游戲開放平...
-
金華小程序開發制作公司(杭州制作小程序的開發的公司)
小程序制作開發公司以下這幾家不錯1凡科 主推模板類小程序制作工具和服務的小程序開發公司金華小程序開發制作公司,上市公司擁有上千套優質小程序模板和豐富的成功案例,可以為...
-
互聯網新聞信息可以轉讓嗎(互聯網新聞信息可以轉讓嗎知乎)
1、網上已經發布消息 ,發布消息時,如果你沒有限制傳播權,一般來講就是默認放棄多數的傳播權也就是說,互聯網新聞信息可以轉讓嗎他人就擁有互聯網新聞信息可以轉讓嗎了傳播權所以...
-
建設網站賺錢嗎(網站建設公司賺錢嗎)
回答那就要看你自己建設網站賺錢嗎的能力了建設網站賺錢嗎,是不是能夠提供一條龍的服務?不是說你有技術就行了建設網站賺錢嗎,還有美工包括客戶經理你都的自己一力承擔 拿我們...
-
互聯網思維新聞(互聯網思維新聞生產)
關于互聯網思維的案例分析1 顛覆傳統的“三只松鼠”“三只松鼠”是由安徽三只松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于2012年強力推出的第一個互聯網森林食品品牌,代表著天然新鮮以及非過度加...